碩果累累——看今年二連浩特市全域旅游二連浩特
北疆之門、茶葉之路、千年驛站、恐龍故里,千年古商道、現代買賣城……今年以來,二連浩特市結合地區旅游發展實際,主動適應大眾旅游時代需要,從全域旅游的高度思考與謀劃旅游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完善以化石遺跡游、異域風情游、民族特色游、邊關文化游為主體的旅游產業體系,積極培育特色旅游品牌,旅游產品供給日益豐富,旅游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補充完善規劃體系 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加快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對區域發展空間進行系統規劃,實現設施、要素、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中蒙跨境旅游合作示范區被自治區列為創建14個國家旅游品牌景區之一,被國家旅游局列入全國優選旅游項目名錄。計劃總投資28.2億元,總面積92.5平方公里,包括6個組成部分:現有的國家3A級國門景區、4A級恐龍地質公園、展示國內首家驛站文化的伊林驛站遺址博物館,規劃建設中的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二連浩特城市客廳。從功能上分為游客集散和服務區、旅游購物退稅和邊關文化區、驛站文化和恐龍遺跡區。從區域上分為東部片區、南部片區、北部片區。東部片區主要包括恐龍地質公園、伊林驛站博物館、恐龍地質公園游客中心、二連鹽池旅游點等景區;南部片區主要包括南市門旅游咨詢驛站、國際自駕車營地、奇石文化園、旅游綜合服務中心、旅游景觀大道、《成吉思汗黑纛》演藝場等景區;北部片區主要包括國門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國門景區商業廣場、中蒙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綜合博物館、國際會展中心等景區,形成口岸地區全域旅游新格局。
積極推進“旅游+”,培育打造旅游新業態。促進旅游與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牧業現代化、綠色化緊密結合,在挖掘豐富旅游資源內涵的基礎上,先后開發出賽烏蘇嘎查農牧業觀光游、牧區生活體驗游、那達慕文化互動游、邊境休閑度假游、農業采摘游等形式,將旅游業延伸到各行各業,實現旅游產業全域輻射帶動。依托陸路口岸地緣優勢,積極推動與俄羅斯、蒙古國合作,聯合蒙俄打造“茶葉之路”國際旅游品牌,成功舉辦了“茶葉之路”文化節、重走“茶葉之路”中俄蒙國際汽車自駕集結賽、第四屆中國內蒙古(二連浩特)合唱藝術節暨中蒙俄國際合唱大會、絲路·2016中蒙俄國際汽車房車集結賽暨二連浩特·國際汽車房車露營大會、中蒙俄“萬里茶道”國際自駕友好萬里行等品牌活動。開行了二連浩特——烏蘭巴托“草原之星”專列,創新打造二連浩特——烏蘭巴托——伊爾庫茨克國際旅游線路。并根據蒙俄入境旅客消費需求,積極推出的二連——北戴河——五臺山、二連——北京——三亞、二連——呼市——鄂爾多斯、二連——塔爾寺等入境精品旅游線路,吸引更多的蒙俄游客通過二連浩特市入境來華旅游,實現中蒙俄旅游團隊互送。
全面優化產品結構 加大旅游供給側改革力度
推動中蒙兩國旅游部門于今年2月份簽署了《中蒙兩國旅游協定》,協調蒙方盡快明確跨境旅游證件、運輸車輛、團隊旅游等事宜,推動解決中蒙跨境旅游瓶頸制約問題。開通二連至烏蘭巴托公路旅客運輸線路,協調運輸公司購置6臺旅游運輸車輛,口岸旅游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對住宿、餐飲企業積極開展軟硬件改造,推薦團體接待的餐飲、酒店及購物場所,給旅客提供便利,并在旅游旺季開通旅游公交專線,為散客提供旅游交通服務。加強旅游商品開發,先后建成“城市商店”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站赤”跨境O2O電子商務平臺、“塔穆嘎”跨境O2O電子商務平臺,在重點景區建設購物廣場、購物街區,改善購物供給,旅游商品供給體系建設更加完善。
以試驗區建設為統領 拓展國內外客源市場
積極整合各種渠道資金,加強對全域旅游的交通、廁所、旅游咨詢中心等配套基礎設施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充分發揮中蒙俄“茶葉之路”古商道影響力,推進境內外旅游融合互動聯動,實現境內外旅游資源共享、促銷聯動、線路組合、客源組織、產業互進等多方面共贏。建立完善政府、媒體、企業、中介“四位一體”的宣傳體系,多次組織人員赴京津冀魯豫中部五省進行區域宣傳促銷推介活動、北方十省市旅游交易會、全盟旅游推介會等旅游宣傳促銷活動,不斷擴大和提升口岸旅游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支持國內旅游企業和蒙俄旅行社業務合作,推進本地旅游業骨干企業規模化、網絡化和品牌化經營。打造北接蒙古國烏蘭巴托市、蘇赫巴托省等地和俄羅斯烏蘭烏德、伊爾庫茨克等地,南連我國內地的跨境跨區域精品旅游線路,建設跨境跨區域旅游圈。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9家;餐飲、住宿企業850余家,接待床位1.2萬張;直接和間接從事旅游業人員7500余人。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旅游產業逆勢上揚,為口岸地區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等作出了重要貢獻。2016年1—10月全市累計接待國內外旅游人數170萬人次,同比增長8.3%;實現旅游總收入37.54億元,同比增長11.9%;實現旅游創匯29129.2萬美元,同比增長2.3%。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