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城縣:創新服務優環境赤峰
寒冬時節,位于中京工業園區的悅冠義齒公司10多個生產車間一派忙碌,50多名工人穿著整齊的工作服緊張有序地上瓷、打磨。這個總投資1300萬元、占地12.5畝的項目,讓80多名農民在家門口變成了產業工人。該公司是寧城縣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在政府保姆式服務的呵護下,中小企業迸發出蓬勃活力。2016年,全縣實現總產值182.6億元,其中中小企業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92.76%。
“小中心”推動“大轉型”。在長明機械有限公司,剛剛研制完成的10臺打捆機投放市場后很快銷售一空,這一填補國內市場空白的自主研發產品,與縣經信局幫助邀請北京專家組,解決打捆機液壓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技術難題密不可分。“指導我們組建了技術研發中心,邀請專家協助解決生產研發當中的技術問題。幫助我們提升管理水平,爭取資金,讓我們實現‘兩化’融合。”總經理張明對縣里的服務感到非常滿意。 近年來,寧城縣不斷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培育、引導、服務管理工作,集中各類優惠政策加大對企業技術中心的支持,督促企業不斷完善技術中心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目前,全縣擁有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企業技術中心的培育建設,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有效地應對經濟下行壓力,讓企業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小基地”孵化“大企業”。“永生電子商務基地對我們公司減免了租金,還定期開展技能培訓,給我們創業者提供了優質的辦公環境,少走了很多彎路。”創業者程吉航說。在永生電子商務基地,像程吉航這樣的小微企業已經入駐90余家,該基地以電子商務、軟件研發為主,吸納就業500多人,營業額近億元,許多企業在這里發展得紅紅火火。圍繞產業集群和地域發展特點,寧城縣積極引導民間資本,盤活商業用房和閑置廠房,積極搭建創業創新平臺,解決了企業無序發展、落地難等問題。目前,打造了中京、汐子、八里罕等3個自治區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永生商務、服裝加工等2個縣級小微企業創業基地。“2017年,我們將以中京小微企業創業基地被評為國家級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為契機,加快推進創業園標準化廠房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創業基地服務能力。”寧城縣經信局副局長魯宗民說。
“小平臺”實現“大服務”。“剛開始辦企業,對建賬、報稅、成本核算等正常運營不熟。到中小企業服務平臺,一家中介機構就把這些問題一條龍式全部服務到位了,解了燃眉之急。”寧城捷特膨潤土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宏杰指的服務平臺,就是該縣2012年設立的中小企業服務大廳。目前,該大廳服務功能和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服務能力迅速提升,設置9個服務窗口,吸納18家優質服務機構入駐,為中小企業提供人才招聘、技能培育、項目策劃等“一站式”服務,有力地促進了全縣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寧城縣不斷加快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搭建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培育公共服務示范典型,創新服務模式。一系列創新又貼心的服務,為項目落地、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平臺。目前,全縣中小企業達到2889戶,個體工商戶14574戶,帶動從業人員3萬余人。這支強大的中小企業隊伍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