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赤峰
縣域經濟的壯大發展,離不開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近日,在赤峰市擬建的9個PPP旅游項目中就有巴林左旗召廟至祖州祖陵旅游公路、契丹迎賓大帳、遼上京自駕營地等5個重點項目。這是左旗積極破解發展難題、不斷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取得的豐碩成果。
戰略引領——加快構建新型工業體系
左旗圍繞打造赤峰北部工業中心的目標,突出做好資源轉化增值這篇大文章。繼續實施有色金屬采選擴能工程,加大深部和外圍探礦增儲工作力度,力爭2017年底有色金屬探明儲量突破5億噸,采選規模達3萬噸/日。加大礦權收儲和資源整合力度,堅決淘汰落后產能、盤活閑置產能,推動優勢資源向大企業、大集團集聚,打造現代化大型礦區。謀劃實施有色金屬精深加工項目,完善“探采選冶加”一體化發展格局,不斷推動產業延伸升級。積極培育精細化工、清潔能源、新型建材、農畜產品加工等產業發展,逐步形成產業多元、比例合理、結構均衡的工業體系。著眼綠色安全發展,堅決依法關停規模小、污染大、隱患多的工礦企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節能降耗減排,為新型工業化裝上綠色引擎。
集群發展——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進程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該旗按照“以工業理念抓農業”的思路,以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落實“3661”工程為抓手,推動糧經飼統籌、農牧林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鞏固擴大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頒證成果,進一步落實“三權分置”要求,引導土地、草牧場適度規模經營,力爭年內土地流轉率達40%左右。探索通過土地入股、訂單回購、基地建設等封閉運行的緊密利益聯結機制,逐步把農牧民全部納入產業化體系,力爭年內合作組織覆蓋率達50%左右。
進一步明確產業化支持政策,重點支持農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提高農牧業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水平,力爭優質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45%以上。調整優化農牧業產業結構布局,推廣設施農業、紫花苜蓿、全株青貯種植,大力發展優質肉牛肉羊規模化養殖,打造笤帚苗、肉驢、馬鈴薯、雜糧豆等特色優勢產業,新增設施農業5000畝,優質肉牛肉羊出欄100萬頭只以上。實施綠色品牌帶動戰略,推進有機農畜產品示范旗建設。
理念拓寬——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產業
為充分發揮左旗契丹遼文化資源的壟斷性優勢,推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把左旗打造成為國際知名的契丹遼文化旅游目的地。該旗加快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遼上京祖州祖陵遺址申遺步伐,進一步整合挖潛境內遺址遺跡文化內涵,綜合利用大數據技術和平臺,廣視角、多維度展示契丹遼文化,打造契丹遼文化保護展示基地、考古研究基地和傳承發展基地。
聘請國內外知名團隊和專家學者,高起點策劃規劃該旗文化旅游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總體思路辦法,高檔次打造主題核心景區,真正把左旗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打造成國際旅游目的地。今年計劃重點打造核心景區,吸引國內外游客,把遺址公園等作為輔助景點,發展壯大文化旅游業。同時,通過展示民俗風情、還原歷史故事、展銷文化旅游產品等手段,再現神秘契丹、壯美遼都的整體魅力。著眼構建“全域布局、全景覆蓋、全局聯動、全業融合、全民參與”的全域四季旅游發展新格局,在重點打造核心景區景點的同時,實施一批自然景觀、草原冰雪、旅游娛樂、體育健身等項目,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工程,提升綜合接待水平和景區間通達能力,讓游客能夠實現春有所游、夏有所觀、秋有所覽、冬有所賞。
機制釋放——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左旗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大力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東西外環、皇城路北段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堅持棚改與房地產去庫存相結合,積極構建產城融合的支撐體系,不斷提升林東城區的承載能力和集聚效應。以文化旅游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宜居宜業城市為目標,大力改善城市綜合環境,把契丹遼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不斷提升城市內涵和品位。
著眼提升城鎮化水平,把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結構調整和城市創業就業、購房置業、發展產業有機結合,探索推出一整套政策“組合拳”,通過優惠政策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農牧民進城,對農牧民進城買房給予政策傾斜,引導農牧民生產生活方式有效轉變。全力推動農畜產品加工園、物流園建設,盤活物流園用以解決農牧民進城就業問題。(邱靜 王義晶 薩仁高娃)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