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醫保制度改革惠及240萬城鄉百姓通遼
今年,在自治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信息系統平臺的支持下,我市將深入推進各旗縣市區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員跨盟市就醫結算,同時積極推進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確保醫保政策切實惠及民眾。
城鄉醫保整合讓百姓得實惠。從1月1日起,我市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管理職能正式合并運行,通過開發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信息系統,率先在全區實現“一網化”運行,全市240萬城鄉百姓切實享受到醫保改革紅利。一是提高了整體待遇水平。特別是原新農合轉院治療和大病人員報銷比例明顯提高,住院報銷比例由38%平均提高10個百分點。同時,城鄉居民醫保政策適當向貧困人群傾斜,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院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達90%以上。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20萬元統一提高到30萬元。二是降低了住院起付標準。轉外住院治療報銷起付標準統一由2000元降至1000元。三是擴大了醫保用藥目錄范圍。農村居民醫保用藥報銷范圍擴大近1000種,參保人員統一享受到了門診統籌待遇,門診特殊、慢性病病種達到34種。四是方便了參保群眾就醫及醫藥費報銷。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網化”運行后,參保人員可跨旗縣即時結算,提高了經辦機構工作效率,節約了定點醫療機構的人力和物力,實現了“醫、患、保”三方共贏。
醫保改革提供政策優惠。市人社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積極參與健康扶貧工程,結合我市實際,對健康扶貧人員實行系列傾斜政策,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險待遇。一是符合政策規定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各旗縣市區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50元的標準予以補貼。二是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各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就醫,報銷起付線降低50%,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年度內在同級別醫療機構再次住院的,取消起付線。三是門診統籌覆蓋所有貧困地區,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病種統籌達到34種。在旗縣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就醫,門診特殊、慢性病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四是將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病殘兒童及重度殘疾人在旗縣、蘇木鄉鎮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取消起付線,直接按比例報銷。五是實行兜底保障政策,通過購買補充商業健康保險,完善兜底保障機制,在保險期間內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在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補償后,對剩余個人自付的合規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按比例賠付。六是實行縣域內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先診療后付費,在本縣域內專門定點醫療機構通過接入醫保信息系統平臺,設立綜合服務窗口,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商業保險、疾病應急救助、醫療救助“一站式”信息對接和即時結算,貧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負醫療費用。
醫保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工作取得新成效。2016年以來,我市依托自治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信息系統平臺,積極推進醫療保險跨旗縣、跨盟市異地就醫結算工作,切實減輕了參保人員“墊資”“跑腿”負擔,極大地方便了參保群眾。一是在全市范圍內實現了參保人員跨旗縣就醫購藥、住院治療費用的即時結算。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可在全市各定點藥店、醫院直接刷卡結算,出院時只需支付個人負擔醫療費用,需醫保支付的費用由就醫地醫保局與醫院定期結算。去年9月份以來,市內跨旗縣就醫購藥、住院治療結算已達6.8萬人次(其中職工醫保6.2萬人次、居民醫保0.6萬人次),結算費用總額6700萬元(其中職工醫保3300萬元、居民醫保3400萬元)。二是目前市本級職工醫保已經實現了跨盟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市本級參保人員可在自治區其他盟市定點藥店和醫院門診持社會保障卡結算,并可在自治區人民醫院、國際蒙醫院和醫大附屬醫院住院治療直接結算,不用再返回通遼報銷醫療費。今年2月底,我市有2例患者在呼市住院實現即時結算,標志著自治區范圍內住院費用異地結算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截至目前,我市參保人員在其他盟市異地就醫直接結算604人次、費用總額9萬元,其他盟市在我市結算723人次、費用總額13萬元。
2017年,在自治區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信息系統平臺的支持下,我市將深入推進各旗縣市區職工醫保、居民醫保參保人員跨盟市就醫結算,同時,在自治區的統一安排下,積極推進我市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佘寶)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