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生態旅游助農鼓起錢袋子阿拉善盟
郁郁蔥蔥的瓜藤沿著細繩爬到頂端連成片, 一顆顆吊瓜密密麻麻地懸掛在蔓藤上,青果綠油,熟果金燦。4月23日,在阿左旗巴潤別立鎮塔塔水嘎查種植戶王雪蘭家的溫棚里,來“采摘游”的顧客正忙著挑選采摘成熟的吊瓜,王雪蘭夫妻喜笑顏開,一年的辛勞終于在這個季節里得到了回報,吊瓜種植讓他們嘗到了甜頭。
“兩個溫棚的吊瓜都已經陸續成熟了,這個禮拜過來采摘的人格外多。現在采摘的吊瓜是一斤6塊錢,從今年的掛果情況來看,應該有個好收成。”王雪蘭掐著手指細算起賬來:2棚吊瓜,1棚西紅柿,1棚辣椒,前幾年光靠給菜販、瓜販批發,除去成本和人工費,4個大棚一年純收入也就是3萬多元。去年,在政府的引導下,搞起了采摘,同樣4個溫棚,純收入就達到了6萬多元,收入翻了一番。
眼下,正是巴潤別立鎮溫棚吊瓜成熟的時節,面對長勢良好、等待采收上市的吊瓜,種植戶們喜上眉梢。近年來,巴潤別立鎮堅持把現代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相結合,注重農業科普、合作社運營、農牧戶廣泛參與的原則,因地制宜打造休閑采摘、田園觀光、有機節水等多功能示范區,充分利用巴潤別立鎮區位優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以推進農村經濟步入良性、可持續發展。
現代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相結合,不僅為游客提供了休閑游玩的好去處,還帶動了農牧戶實現增收,溫棚休閑采摘蔬菜、瓜果,讓王雪蘭一家嘗到了豐收的甜頭。“今年我們還種了半棚黃皮吊瓜,比較新鮮,口感也不錯,最近來采摘的顧客反響都不錯。”站在田埂邊,手指著眼前成片的瓜架,王雪蘭夫妻臉上透著苦盡甘來的欣慰。
過去農民都不愿意打開溫棚門讓游客進來,現在嘗到了休閑采摘的甜頭,一到周末大家都早早來到溫棚,打開門等著游客來采摘。王雪蘭說:“今年,在管理好現有蔬菜與吊瓜的基礎上,我準備和發展其他產業的農戶合作,讓來采摘的游客有逛頭,真正實現既走進巴潤別立鎮更能留在巴潤別立鎮的目標。”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