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藍旗立足“五個圍繞”著力推進“文化旅游+創業就業”深度融合錫林郭勒盟
錫林郭勒盟首屆蒙古族婚慶服飾設計制作大賽16日晚在正藍旗落下帷幕,本次大賽歷時一個多月,由錫林郭勒盟人社局、勞動就業局和正藍旗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察哈爾文化是草原文化的精髓,婚慶服飾更是察哈爾文化重要的組成和文化瑰寶。從晚會展示的獲獎設計作品來看,大多繼承和發揚了傳統蒙古族服飾的款式和風格,多采用蒙古族人民喜歡的藍色、紅色和金色等,體現了察哈爾蒙古族服飾華麗多彩的宮廷韻味,成為展示草原文化一張新的名片。
正藍旗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是蒙元文化發祥地、察哈爾民俗文化典型代表、中國蒙古語標準音示范基地和“察干伊德文化之鄉”,內蒙古自治區唯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坐落于正藍旗境內,這里也是距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牧區。
近年來,冬春季“渾善達克”那達慕、夏季“中國·元上都”文化旅游節、秋季“元上都”國際皇家奶食節和上都國際“貴由赤”比賽等五大旅游節慶品牌為當地發展全域旅游和四季旅游打下了堅實基礎。
正藍旗生態旅游體系完整,形成了“一核、一環、兩點、八片區”的總體旅游空間格局。目前, 該旗正積極加強與周邊盟市以及京津冀地區的旅游合作,整合不同地區的優勢旅游資源,聯手打造跨區域旅游線路。為了確保文化旅游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該旗加強旅游行業規范管理,著力改善旅游業發展環境,推進行業管理向旅游公共服務轉變。立足區位優勢,探索開展四季旅游,努力實現“吃、住、行、游、購、娛”六位一體,“全天候、全景候、全季候”協同推進的旅游業發展格局。積極探索草原觀光游和體驗游融合發展,加深游客對草原文化了解層面,讓游客能切身體驗“做一回蒙古人”,同時可以把好多珍貴的文化遺產通過旅游業的發展保護起來。
承載著獨有的歷史文化優勢、自然生態優勢、地理區位優勢和交通通達優勢等發展起來的旗內道路交通、“牧人之家”、“忽必烈影視城”等文化旅游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這些都為正藍旗深度推進文化旅游、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積極培育節慶旅游、大力發展民俗旅游、積極推進生態旅游、拓展豐富體育旅游和加快發展國內外旅游提供了先決條件,也為創業就業工作的發展進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正藍旗將著力從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培育新業態新產品、促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打造軟實力平臺幾個方面夯實創業就業工作:
圍繞忽必烈影視基地、上都湖原生態旅游牧場景區、高格斯臺河、慧風河、烏和爾沁敖包林場旅游景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微創企業創業發展,帶動各類人群就業。
圍繞培育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探索開發民俗體驗、星空觀賞游、體育競技、冰雪體驗、夏令營地游、紅色旅游等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業態,打造領創項目,扶持龍頭骨干企業。結合現代農牧業、脫貧攻堅等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抓好“牧人之家”、“農家樂”提檔升級,創建一批星級農(牧)家樂,建立集察哈爾、烏珠穆沁、蘇尼特、阿巴嘎等特色的“牧人之家”樂園,提高就業容量。
圍繞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依托察哈爾民俗文化,抓好文化展示展演、察哈爾婚慶活動策劃等工作,打造享譽全國的“最美草原,最真情感”拍攝基地,推進創業就業工作與文化旅游業深度融合。
圍繞特色旅游商品開發,依托元上都民族文化特色產業園、斯赫騰創業孵化園和正藍旗電子商務中心等創業就業孵化基地,鼓勵有實力的旅游企業開展特色旅游商品、文化旅游創意產品和旅游紀念品等,推動沙畫、根雕、皮畫、乳肉食品等民俗特色產品向旅游商品轉化,擴大勞動密集型產業抱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全力開辟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就業崗位。
圍繞軟實力平臺打造,開展“人才強旅”工作,發揮創業就業部門在人才培養、技能培訓方面的優勢,全面提升文化旅游業的服務承載能力。進一步培育和引進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的高層次旅游人才。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針對文化旅游業發展、文化旅游企業需求,組織開展講解員、蒙語翻譯員、民族服飾加工、奶食加工、手工藝品加工等技能培訓,提高從業者技能水平,提高各類人群的創業就業能力。依托大數據、信息化,加快形成“互聯網+文化旅游+創業就業”發展模式。充分運用微信、app應用等互聯網營銷方式,進一步了擴大“元上都”、“金蓮川草原”、“渾善達克沙地”的品牌效應,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大力改善交通條件,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加快發展“智慧旅游”,著力推動現代物流業、家庭服務業等行業創業就業工作的發展。
“十二五”期間,正藍旗旅游業平穩較快發展,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一是隨著2012年6月29日“元上都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元上都遺址”為核心的正藍旗旅游業也進入了快速的發展軌道。2015 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 52 萬人次,同比增長 40.5%,實現旅游業相關收入 3 億元,同比增長58%。至“十二五”末,住宿企業達到 143 家,床位總數 4405 張,國內旅行社 5家,“牧人之家”102 家,民族商品制作生產企業 60 家,民族特色餐飲店 45 家,旅游從業人員 5360 余人。酒店共有 101 家,其中桑根達來鎮有 12 家,其他主要集中在上都鎮。三星級酒店有三家,二星級及以下酒店 98 家。二是以“元上都遺址”為核心,策劃打造忽必烈影視城、上都湖原生態旅游牧場。上都湖原生態旅游牧場項目一期工程完工,忽必烈影視城項目初步完成前期工作。三是正藍旗成功打造了“中國·元上都”文化旅游節、“察哈爾”查干伊德文化節、“渾善達克”冬季那達慕等較有影響力的中大型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對外宣傳效果良好,文化旅游業知名度得到進一步提升。
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文化旅游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近年來,正藍旗草原生態保護力度持續加大,文化旅游業投入不斷增多,文化旅游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該旗把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作為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內容來布局和謀劃,優化布局、協同發展,加快項目建設,實現文化旅游產業上規模、上水平。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抓手,在項目設計、建設、運營中統籌考慮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問題,將文化旅游項目作為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十三五”開局以來,正藍旗按照全區旅游發展大會上李紀恒書記提出的“全面推進全域旅游、四季旅游”的總體要求和盟委主攻“現代畜牧業、清潔能源和文化旅游三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將文化旅游業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戰略任務,推動文化旅游業由原來的單一項目、片面區域和淡旺分季的局面向富民產業、全域事業和四季旅游發展。
按照“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立足正藍旗獨有發展優勢,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確定了“依托四大優勢、圍繞一個核心、打造兩大區域、樹立五個品牌、實現一個目標”的旅游業發展思路。四大優勢即歷史文化優勢、自然生態優勢、地理區位優勢和交通通達優勢;一個核心即以世界文化遺產“元上都遺址”為核心,帶動全域旅游發展;兩大區域即打造以草原民俗文化為突出特征的北部渾善達克沙地旅游區和以歷史文化遺存為突出特征的南部金蓮川草原旅游區;五個品牌活動即夏季“中國·元上都”文化旅游節、秋季中國查干伊德文化節、“渾善達克”冬季那達慕、“渾善達克”春季那達慕和元上都國際“貴由赤”比賽;一個目標即把正藍旗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