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室“升級” 村民看病更舒心巴彥淖爾
村醫楊國旗為村民量血壓。
近年來,烏拉特前旗按照自治區“十個全覆蓋”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任務的總體要求,啟動實施了4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的建設任務。這項民生工程的實施,不僅讓農牧民實現了“小病不出村”的愿望,同時也降低了農牧民看病就醫的成本,溫暖了廣大農牧民的心。截至目前,前旗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已全部完工,服務面積能夠全面輻射農牧區,已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下一步將向較大的自然村進一步延伸。近日,記者來到前旗的部分村鎮衛生室,去聽、去看那里都發生了哪些可喜的變化。
“原來的衛生室地方不大,很多時候輸液都沒有床位,我們只好到鎮衛生院,來來回回很不方便。現在,新改建的衛生室又寬敞又干凈,為病人輸液的床位也增多了,有點頭痛腦熱的小毛病在家門口就能看大夫,真不賴了!”提起村里新改建的衛生室,明安鎮十一份村村民張燕不住口地稱贊。
來到明安鎮十一份村衛生室,記者看到有好幾位村民前來就診,醫生楊國旗忙得不可開交。休息間隙,楊國旗還在忙著打電話和供應商聯系訂購所缺藥品,保證藥品能夠充分供應。“趕上了‘十個全覆蓋’的好政策,給我們蓋起了新的標準化衛生室。現在床位多了,環境好了,前來就醫的村民也越來越多,我們行醫也更方便了。”楊國旗這樣說。
記者來到西小召鎮公田村衛生室時,發現這100多平方米的衛生室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診療室、觀察室、藥房、治療室一個都不少。環顧四周,墻壁上貼滿了預防常見疾病小常識的宣傳畫報和制度牌。推開藥房的門,藥架上整齊有序地擺放著西藥、口服藥、外用藥、針劑等藥用物品。在留觀室里,藍色的床單干凈整潔,幾位村民正躺在病床上輸液……“過去我們這的條件比較簡陋,只有診斷室、藥房,設備也只有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表等。如今,不僅有了獨立的診斷室、治療室、處置室、藥房等,還有心電圖、激光儀等先進的設備,現在來看病的村民也多了,設備也先進齊全了。”村醫梁志標告訴記者。
前旗對實施的標準化嘎查村衛生室高度重視,專門制定了相關細則和管理辦法,及時成立了領導小組,明確分工、細化職責,確保全覆蓋工程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順利推進。該旗的嘎查村標準化衛生室全部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嘎查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實施意見》進行建設,房屋建設面積全部按照不低于80平方米進行改造,藥房、診察室、觀察室、處置室四室獨立,懸掛統一的標識,配備有必要的醫療設備和藥品等,村級醫療衛生服務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前旗的標準化衛生室全部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外觀模式、統一檢查驗收的要求,41所標準化衛生室運用一張圖紙,統一標準、統一門牌,確保質量的同時,對衛生室的室內布局進行了合理規劃。另外,前旗在村衛生室醫療人員培訓上也下足了功夫。該旗積極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鄉村醫療人員進行階段性的培訓,鄉村醫生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達到診斷、治療、用藥、收費等就診流程的規范化,以期為農牧民提供長遠、有力的健康保障。該旗還立足牧區嘎查衛生室利用率低的實際情況,配備了兩輛流動醫療服務車和牧民小藥箱等,充分保障牧區嘎查村民就近就醫的需求。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