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里市醫保局多項舉措為參保者撐起“醫保滿洲里
如何最大限度地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這是市醫療保險局時刻都在解析的一道“難題”。只有不斷提升經辦能力與服務水平,全力撐起“醫保大傘”為參保者帶來更多福祉,這道“難題”才會迎刃而解。
實施“4+5”保障模式讓參保者“看得起病”。“4”指使群眾可以享受“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商業補充醫療保險”,部分群眾可以享受“企業補充醫療保險”。“5”指的是重特大病患者可享受到醫療救助、門診特殊購藥、門診特殊檢查、慢性病待遇和“一次性兜底”待遇。
精心設立定點醫療機構讓參保者“看得好病”。在推動以“分級診療”為前提的基礎上,在區內、區外設立黑龍江省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天津腫瘤醫院等九家定點醫療機構,為患者開辟外轉就診就醫的綠色通道,為引進先進醫療技術和方便患者及時就醫、“看好病”搭建平臺。
推進跨省異地住院直接結算讓參保者“看病舒心”。今年通過異地就醫資金結算系統對異地就醫業務管理系統數據和“異地就醫兩定機構”申報數據進行對賬確認,完善就醫地收單及墊付報銷結算工作,從而提高了住院結算率。開展轉診轉院就醫人員網上備案,縮短了重特大病患者的醫療費用報銷時限,提高了患者個人支付費用的周轉率。同時,推進異地患者在本市就醫直接結算。
通過對原有政策的調整,全面制定完善《滿洲里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辦法》,并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商業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支付體系。提高住院床位費報銷標準,本地住院床位費標準由20元/天調整為30元/天,轉診、轉院床位費標準由30元/天調整為40元/天。提高全年最高支付限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從15萬元提高至20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從35萬元提高至40萬元。對全市建檔立卡的精準扶貧戶大病住院費用支付報銷比例提高5%,2018年低保、重殘、三無人員和低收入家庭享受居民醫保醫療待遇1021人,統籌基金共支付625萬元。進入商業大病醫療保險費用,報銷不設置起付線。全年進入大病保險報銷167人次,商業保險支付656萬余元。癌癥、白血病、肝硬化等大病患者,需門診檢查、購藥,可申請特殊檢查、特殊購藥審批手續,發生的門診費用按80%報銷。提高透析患者報銷比例,發生的門診費用報銷比例由80%提高至90%。開通居民大病門診,發生的門診費用按50%報銷。通過調整相關政策,充分發揮了醫療保障資金的扶貧效益,有效降低了困難人群大病患者個人負擔。
調整商業大病保險基金支付結構,通過完善協議管理等方式,對重特大病醫療費用進行二次報銷,力求“兩提高、兩降低”政策待遇水平向貧困人口和大病患者傾斜,減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醫負擔。職工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賠付后,個人承擔超過2-5萬元,由保險公司二次支付0.5萬元;5-10萬元,由保險公司支付1萬元;10萬元以上,由保險公司支付2萬元。商業保險公司對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患者最高賠付已達到8萬元的人員進行二次支付,額度為5000元,作為健康扶貧基金。
將8種惡性腫瘤及其治療所需的13種靶向藥物納入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內蒙古地區購藥報銷比例為70%,其他地區購藥報銷比例為65%的基礎上,目前,又先后將53種自費藥品及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門診報銷比例達到80%,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貧困大病患者的經濟壓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