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旗:“萬企幫萬村”開拓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新路徑巴彥淖爾
蒙羊牧業公司羊肉分割車間 近年來,中旗匯集政府引導、行業牽頭、社會參與、貧困戶主攻的脫貧攻堅強大合力,通過開展“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不斷壯大充實脫貧攻堅力量,積極引導旗域企業、商(協)會,緊密結合自身發展需要和貧困村、貧困戶實際,做實精心組織、精勁發力、精準幫扶“三字精”,以產業與就業扶貧為主,志氣與智力扶貧、捐贈與消費扶貧等多種方式為輔,助力脫貧攻堅不斷取得新成效。 “兩種方法”理清幫扶思路 走訪調研清底數。為切實摸清各貧困村產業底數,該旗采取進村入戶實地走訪的方式,對全旗12個蘇木鎮(場)建檔立卡貧困村的貧困狀況、資源稟賦和產業分布進行全面調研,詳細了解產業狀況、投資環境及發展意向。同時,由旗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帶隊,組織各相關單位部門主要負責人開展了“大走訪大調研”活動,重點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發展前景,對企業幫扶意向、幫扶措施、幫扶方式等進行統計,建立企業幫扶意向臺賬,為村企結對打下基礎。 結對幫扶定方向。按照“村企自愿、量力而行、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根據貧困村產業發展和企業幫扶意向兩本臺賬,按照“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群眾”的產業扶貧思路,采取“一企幫一村、一企幫多村、多企幫一村”等方式,聯引民營企業和商會組織與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制定印發了《烏拉特中旗企業扶貧工作實施方案》《烏拉特中旗扶貧后續產業鞏固提升(產業扶貧十大鏈條)工作方案》等文件,重點明確總體要求、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和幫扶措施,促進企業幫扶項目落地,推動幫扶工作有序開展。 “三大平臺”凝聚幫扶合力 管理平臺聚共識。針對巴音烏蘭蘇木、川井蘇木、新忽熱蘇木、呼勒斯太蘇木、溫更鎮、甘其毛都鎮、同和太種畜場等7個以牧業生產為主的蘇木、鎮、場,成立了烏拉特中旗牧區聯合商會,并廣泛吸納小微企業、個體商戶、專業合作社、協會及奶食制作從業者成為商會會員。同時,加強牧區非公企業和個體商戶的交流和溝通,促進牧區經濟發展,打破牧區行業經營小、散、亂的局面,樹立牧民大局意識、抱團意識、品牌意識,整合壯大全旗特色產業發展規模。 服務平臺提后勁。聯合商會成立了集銷售和招商于一體的特色產品直營店,通過資源整合,以銷帶展的方法,為全旗特色商品搭建銷售平臺,進一步推動農村牧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通過引導民營企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戶施法的工作舉措,實施了產業扶持、基礎設施改造、轉移就業等6大類項目。確立了2個較大型非公企業實施的精準扶貧項目:蒙羊牧業有限公司的羊聯體模式、“資金入股、保底付息、再次分紅”扶貧模式、放母收羔扶貧模式,升悅紅小麥合作社的收儲土地定單加工扶貧項目,有效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后勁。 招商平臺促增收。舉辦了烏拉特中旗現代農牧業招商引資懇談會,與河北華潤、三聚環保等企業進行了具體對接,并完成簽約。同時利用第二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國際博覽會、河套農產品高峰論壇等招商引資推介平臺,積極組織招商推介,完成了內蒙古草原御驢生態肉驢全產業鏈項目、山東魯花優質花生種植基地與粗加工項目民間投資項目的落地,在發展本地經濟同時輻射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四條路徑”提升幫扶實效 產業幫扶促發展。民營企業根據自身優勢和幫扶對象的資源稟賦,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與貧困村合作興辦產業,實現發展共贏。蒙羊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公司+金融機構+擔保公司+養殖戶”的肉羊產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羊聯體”利益聯結機制,已累計帶動參與合作的養殖合作社37戶,帶動參與合作社的農牧戶超過312戶。呼勒斯太蘇木依托“公司+支部+合作社+紅樹莓”,探索完善出“種植+加工+貯藏+品牌+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帶動村內23戶農牧民增收致富。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內蒙古青蘋果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阿杜肉羊和鴕鳥養殖,目前已經初具規模。烏加河鎮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進行“抱團”發展,有機小麥種植基地、桑葚集體經濟林、萬畝蜜瓜種植基地、拱棚香瓜產業園區、沙甜西瓜、西紅柿種植基地、巴美肉羊育肥園區、藏香豬養殖基地、林下散養雞基地、食葵訂單種植、玉米壓片等各類現代農牧業產業發展示范基地百花齊放,拓寬了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802元。 商貿幫扶拓市場。充分發揮民營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以及渠道和信息優勢,通過采購、代銷、委托加工、農企直通車等形式,幫助幫扶村對接外部市場,帶動農戶增收。烏加河鎮積極引進內蒙古巴山玉米淀粉有限公司子公司內蒙古易中易冷鏈有限公司與宏豐村簽訂土地流轉經營合作項目,一期流轉土地7000畝,涉及敖勒蓋圖、利民、西沙窩等5個村民小組700余戶農民,公司每畝每年付給農戶流轉承包費800元,建成占地3萬畝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基地。德嶺山安發農業公司與貧困戶簽訂不低于市場價的農產品產銷合同,未簽訂“農產品產銷合同”的貧困戶,公司將以高出市場價每公斤0.3~0.5元的價格收購所產農產品,同時免費將種子發放給國貧戶及“邊緣戶”,并由公司技術人員指導種植、管理,生產優良農產品。烏加河億豐惠農專業合作社協商,在收購貧困戶食葵時,為貧困戶免除篩選費用,每萬斤食葵可節省資金400~500元;嘉佳和玉米壓片廠收購貧困戶玉米每斤高于市場價格2~3分。 就業幫扶穩增收。民營企業通過增加項目投入、開展就業技能培訓等方式,大力提高貧困農戶的就業能力和素質,為貧困農戶提供就業崗位,保障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同時,與企業建立《駐地企業—貧困戶就業服務庫》,優先保障貧困戶、貧困邊緣戶及其子女和當地農牧民就業,并在每個蘇木鎮設置就業連線員,負責就業服務庫的更新和聯系貧困戶。目前共解決當地就業202人,其中安發農業公司解決當地就業人員150名,中鼎礦業解決當地就業人員32名,溫明煤礦解決當地就業人員20名。依托民營企業技術和人才優勢,圍繞種植養殖、技工教育、農村電商、鄉村旅游、餐飲服務等方面,大力開展“貧困勞動力全員技能培訓”,幫助貧困群眾掌握一技之能,實現技能就業創業。目前,完成各類培訓1227人次。公益幫扶暖人心。民營企業廣泛開展捐款捐物、助學助醫等各類公益捐贈活動,幫助貧困村完善鄉村道路、飲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協助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由旗工商聯牽頭,開展以“致富思源、回饋社會、大力捐助”為主題的精準扶貧行動和光彩事業活動,全面鋪開以河套酒業集團金樽哈達公司、根明汽貿公司、內蒙古創園生態修復有限公司牽頭的精準扶貧倡議活動,通過商會購買產品,酒廠拿出銷售額的10%、根明汽貿每輛車拿出1000元、創園生態拿出利潤額的10%,全部用于扶貧事業發展,讓貧困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關愛。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