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為群眾就醫減負呼和浩特新聞
本網訊(北方新報網記者 王利軍)7月1日,記者從呼和浩特市醫療保障系統上半年重點工作暨黨建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不斷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各項制度逐步完善,參保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據呼和浩特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蕾介紹,新修訂的《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進一步提升了城鄉居民醫保待遇。放寬了靈活就業人員轉城鄉居民醫保條件,城鄉居民繳費期由集中繳費期調整為全年均可繳費,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提高3%,三級醫院就醫的報銷起付線由1500元調整降至1000元,統籌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額由15萬元調整為17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孕期產科檢查納入門診統籌支付范圍。增加異地門診惡性腫瘤(含白血病)報銷待遇。異地就醫未備案也可進行報銷。
近期印發的《呼和浩特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實施辦法》,取消乙類慢性病的申報審批,降低了門診統籌的起付標準。將最高支付限額按季度累計調整為年度累計,年度限額統一為2400元。
門診慢特病和用藥保障機制不斷增強,取消了高血壓、糖尿病“兩病”患者門診用藥起付線,準入25家定點零售藥店進行“雙通道”管理。職工醫療保險將血友病、肺動脈高壓、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等門診慢特病報銷限額由原來的3.5萬元~10萬元的報銷區間,調整封頂線為39萬元。提高城鄉居民血友病、器官移植術后抗排異治療等慢特病患者報銷比例、取消惡性腫瘤(含白血病)門診放化療、尿毒癥門診透析治療、肺動脈高壓等6個門診特病的病種最高支付限額,降低乙類項目個人負擔部分,從20%降到10%。
持續落實“兩個確保”政策,精準做好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費用保障,截至5月底,支付疫苗接種費用906萬元。
[責任編輯:溫慧娟]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