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老朋友”包頭
天鵝列隊在濕地游弋
兩只天鵝展翅高飛,如詩如畫,令人陶醉。
春風漸暖,包頭市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再次迎來一年一度的熱鬧景象,成群的天鵝如期而至,從遙遠的南方飛抵,進行季節性過渡。這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道美麗的風景,也吸引了眾多生態學者和攝影師的目光。
黃河包頭段位于黃河“幾”字彎頂端,總長220公里,長年沖積形成了106平方公里的黃河濕地,是包頭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這片濕地因其豐富的水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眾多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每年的這個時候,天鵝們短暫停留,補充體力,準備繼續它們的遷徙之旅。這些優雅的生靈,成了黃河濕地名副其實的春日使者。
3月中旬,包頭黃河濕地恰逢融冰,河水漫到農田里,一群又一群的鳥兒在大片的濕地里覓食,休養生息。一位專家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國境內的天鵝越冬遷徙的路線主要有三條:一條是從山東榮成、江西鄱陽湖經北京、赤峰飛抵俄羅斯貝加爾湖東北,一條是經內蒙古的通遼、滿洲里飛抵俄羅斯貝加爾湖,而河南三門峽一帶的天鵝則經過內蒙古包頭、巴彥淖爾,一路向北到蒙古國、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天鵝會根據自己的位置,選擇最近的遷徙路線。
天鵝的到來,不僅僅是自然界的一次壯麗遷徙,更是對包頭市生態環境保護成果的生動展示。過去幾年里,當地政府和環保組織不遺余力地推動濕地保護工作,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修復項目,有效改善了濕地的水質和生態環境。這些努力為天鵝等候鳥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適的棲息地,也為人們留下了珍貴的自然遺產。
未來,本市會繼續致力于濕地保護,讓天鵝的短暫停留成為每年春天最美的期待,也讓黃河濕地的故事流傳更遠,激勵更多人加入到生態保護的行列中來。(記者 李鴻瑤 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任麗華]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