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產業扶貧扶出好“錢”景通遼
今年,庫倫旗立足自然特色和產業扶貧現狀,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節水農業、林果業、庭院經濟等,促進貧困戶通過多種渠道融入產業發展,形成了產業類型多樣、扶貧模式多樣、增收渠道多樣的產業扶貧好“錢”景。
精準實施產業項目。該旗認真實施“一戶一法”產業推進行動,按照每人補貼1萬元的標準,對全旗3540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產業扶持,以“菜單式”扶貧模式開展工作,由建檔立卡貧困戶自主選擇項目,北部沙區以黃牛養殖為主,同時擴大飼草種植面積,實現草畜平衡。在中部和南部以發展黃牛、肉驢、肉羊養殖為主,通過改良畜群結構實現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優化種植業結構。有效發揮特色產業優勢,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等高端農畜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通過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人均增收500元。大力發展節水農業。以庫倫鎮、養畜牧林場、六家子鎮、茫汗蘇木和額勒順鎮為重點,實施高效節水農業工程30萬畝,其中淺埋滴灌20萬畝、噴灌10萬畝。擴大養殖業規模。大力發展肉驢、肉牛、肉羊產業,發展基礎母牛養殖示范村10個、飼養基礎母牛15頭以上示范戶1000戶、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4處;建設優質牧草基地6.8萬畝;新建肉羊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處、種羊場2處;通過技術指導以及為貧困戶提供雞鴨鵝雛等方式,大力發展兔、雞、鴨、鵝、蜂“五小”養殖業,快速增加貧困戶收入。推廣經濟林果業。以錦繡海棠、岳陽紅蘋果、蘋果梨、寒紅梨為主要品種,發展經濟林1.2萬畝,帶動農牧民脫貧致富。扶持食用菌產業。以六家子鎮和水泉鄉為重點,不斷擴大以平菇、雙孢菇、黑木耳為主的食用菌規模。壯大庭院經濟。南部山區重點發展以農區畜牧業、蔬菜、中蒙藥材為主的庭院經濟2萬畝;北部沙區引導貧困群眾在房前屋后適度發展沙地襯膜水稻產業和以“牧家樂”為主的庭院經濟。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