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倫萬人齊跳安代舞 爭創吉尼斯世界紀錄通遼
萬人安代有看頭。
村民跳起熱情的安代舞。
社區居民跳起安代舞。
激情安代。
參演人員認真排練。
每天下午2:30,庫倫旗新區廣場準時響起安代舞曲,來自旗直各部門的500多名參演人員站立整齊,伴隨著音樂隨風起舞。旗委宣傳部魯麗超與大家一起培訓了一個多月,舞蹈動作已非常熟練,她告訴記者,“萬人齊跳安代舞,爭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一件對全旗人民來說意義重大的活動,作為參加表演的一分子,我非常榮幸和自豪。雖然我們不是專業舞蹈演員,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但是這個過程中,大家一起克服各種困難,每天堅持練習,為的就是希望此次活動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安代、喜歡安代,讓民族文化永續傳承和發揚。”
自萬人齊跳安代舞爭創世界吉尼斯記錄籌備工作開展以來,該旗迅速掀起了人人學跳安代舞的熱潮,各鄉鎮、社區的老老少少們也不甘落后,熱熱鬧鬧地學起了安代舞。走進山水人家社區活動室,大家正在兩位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勁頭十足的跳著安代舞,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大家的動作越來越整齊規范了。“這個安代舞我們已經練一個多月了,這些姐妹們信心都挺足的,其實更改動作困難挺大,原來做的都熟練了,重新改正就難度大了,但是我們沒人退縮,就連快70歲的李阿姨都克服了,如今啊,我們社區50多人都已經練的差不多了,現在是信心百倍啊,大家都想必須爭創成功!”該社區居民趙桂霞興奮地告訴記者。
趙阿姨認真指導隊員劉景峰,他以前從來沒有跳過安代舞,是個實打實的安代舞門外漢,每個動作如何拿捏到位,如何更好的配合伴奏,怎么保持隊伍整齊?這些細節經過老師的講解示范,劉大哥馬上領會了要領,現在跳的像模像樣。跳得滿頭大汗的劉景峰說:“我原來對這個安代舞一點兒都不了解,我也從來都沒做過,現在我經過指導老師耐心的教授,甚至把每個動作都細細分解了,讓我學的更扎實一些,我雖然對這個安代舞挺陌生的,但是我有信心把它跳得更好,跟大家在一起創造吉尼斯記錄。”
活動室內,另一位老師是60歲的退休教師朱梅,朱阿姨正在手把手地教其他隊員舞蹈動作,“我們畢竟年齡大了,學起來沒那么容易,這不,我們先學會的隊員再去教她們不會的,必須讓大家都學會了,學好了,這樣我們才能一起參加萬人安代。”累得滿頭大汗的朱阿姨說起跳舞開心地說道,“我特別喜歡跳安代舞,通過跳舞,我們這些退休的老姐妹們又每天聚到了一起,不但業余生活豐富了,還能為咱們庫倫爭光添彩,多好的事兒呀!”
聽說旗烏蘭牧騎的老師又過來輔導安代舞,白音花鎮坤地嘎查的文藝隊員們穿上統一的民族服裝早早地等在了門口。“雖然大家現在都學得差不多了,但還是希望輔導老師們過來為我們指導,經專業老師一講解一點撥,大家的動作更規范、更到位了,大家都鉚足了勁兒,要在萬人安代的表演中,展示出我們庫倫人的風采。”白音花鎮坤地嘎查村民青山興奮地說。
為了將安代文化傳遞給廣大群眾,直觀感受庫倫安代文化,全力打造安代品牌,庫倫旗將于今年6月份舉辦萬人齊跳安代舞,爭創吉尼斯世界紀錄活動。
庫倫旗是蒙古族第一舞安代舞的發源地,安代文化濃厚熱烈,也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安代藝術之鄉”。2006年,安代舞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四百年來,安代舞以其濃郁的“民間本色”和“癲狂之舞”的特征而備受蒙古族人民喜愛,漸成內蒙古地區蒙古族宗教儀禮和“那達慕”盛會上最受歡迎的狂歡之舞。據庫倫史料記載,單場安代最長持續時間竟達四十多天,其規模之大,參與人數之多,堪稱中國民間舞之最。
近年來,該旗圍繞傳承發展安代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助推經濟發展,相繼舉辦了3次大型安代藝術節;投資近億元建設了中國安代博物館、安代廣場、安代雕塑等安代文化標志性建筑,劃定安代文化生態保護區;邀請區內外知名專家召開了安代學術研討會,商討安代傳承發展大計;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農村牧區,搜集整理出72首安代曲目、1260段安代唱詞,編輯出版了《安代研究四十年》《安代文化研究集成》《安代詞曲集成》等二十余部論著;邀請國家一級作家、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阿古拉泰和蒙古族音樂家、國家一級作曲家烏蘭托嘎為庫倫量身打造了《吉祥的安代》《薩格丹花開》兩首歌,進行傳唱;啟動實施安代文化“六進”(進校園、進社區、進機關、進軍營、進企業、進農村牧區)和基層文化建設“12345”工程(在每個嘎查村、每個社區至少建設1個文化大院,每個文化大院至少投資2萬元,每個文化大院至少有一支30人以上的文化隊伍,每個文化大院都做到有組織、有陣地、有隊伍、有設備、有服裝,打造50支精品文藝隊),將安代舞改編成安代健身操,在旗內外中小學校幼兒園推廣普及,為安代舞編上和諧、進取、健康、向上的新曲,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嘎查村廣場廣泛傳演,形成“全民跳安代、處處舞紅綢”的濃厚文化氛圍,讓廣大群眾在活動中不斷提高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為打造綠色庫倫、文化名旗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滋養。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