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盟完成全盟不動產登記系統遷移至政務云興安盟
2019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國辦發〔2019〕8號),文件中指出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部門協作,實行信息共享集成、流程集成或人員集成,進行全流程優化,壓縮辦理時間,切實解決不動產登記耗時長、辦理難問題。隨后,自然資源部先后發布不動產登記流程優化圖、關于加強便民利企服務合作的通知、關于完善信息平臺網絡運維環境推進不動產登記信息共享集成等系列通知,從流程優化、信息共享、人員集成、收費減免、信息安全等方面進行部署落實。
興安盟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由盟級統一開發部署,各旗縣市不動產登記大廳以客戶端的方式接入使用。為落實國家、自治區和盟委行署要求,提升不動產登記效率,推進數據互通共享,提升為民服務的能力,我局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制定了一套完整可行的系統遷移改造實施方案,在通過專家評審和履行了相關的招標手續后,僅利用1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全盟不動產登記系統和數據遷移工作,實現不動產登記不涉密數據在電子政務外網運行,創新數據交互方式,實現數據異地災備,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推進不動產登記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完成登記系統內外網遷移。將不動產登記系統由自然資源業務專網遷移至電子政務外網,與內蒙古自然資源廳開發的登記交易繳稅“一窗受理”平臺開展接口對接 。接入盟行署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通過數據接口對接開發實現信息實時共享,推進“一網通辦”模式。
二、創新數據交互方式。將權籍數據部署在自然資源業務專網,不動產登記平臺通過數據擺渡機制調取服務,以接口的方式從自然資源業務專網調取權籍數據,創新電子政務外網和市級自然資源業務專網之間的數據交互方式。
三、進一步壓縮辦理時限。將原來系統中的的6個登記環節合并為現在的4個,辦件的流轉時間相對應減少1天,部分類型的登記業務辦理時間縮短了1天。同時將“互聯網+不動產”系統進行升級,減少了受理人員人工擺渡的環節,實現了數據在互聯網和政務外網之間的數據互通,發揮“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的便民作用,拓寬申請人的申請渠道,讓其可以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申請,帶動線上受理業務的增加,引導企業和群眾從實體大廳向網上大廳分流。
四、實現登記數據異地災備。借助此次內網外遷的機會,利用光閘的數據庫同步功能將政務外網上的登記結果和附件實時回傳至業務專網,做到了登記數據和附件的異地災備。
五、切實保障網絡安全。嚴格按照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建設的要求,在自然資源業務專網盟級機房跟盟行署電子政務外網的邊界處,規范從低密度網絡向高密度網絡傳輸數據,并從網絡安全管控上部署安全設備,規范“跨網”數據交換的權限管控、網絡訪問行為管控、網絡攻擊行為管控等;同時,部署日志審計、運維審計、堡壘機等網絡安全設備,切實保障了不動產登記相關信息的網絡安全性。
不動產登記作為政務服務大廳最主要的窗口單位之一,下一步我局將繼續對接盟政務服務局,同全盟政務一體化平臺對接,推進我盟“一網通辦”服務模式。同時積極深化“互聯網+不動產登記”改革,通過大力推行不動產登記電子化,建設不動產電子證照庫,實現全盟通辦,打破各部門、各行業間的“信息孤島”,提升辦事效率和服務能力,為以后全區通辦提供基礎保障。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