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民生問題精準發力 不斷增加群眾幸福感——海勃灣區不斷推進城市建設步伐烏海
老舊小區實施管網改造。(曉敏 攝)
完成硬化的小區路面。 (曉敏 攝)
社區人員了解民情民意。(曉敏 攝)
天燃氣改造施工。(曉敏 攝)
■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我為群眾辦實事
記者 畢曉敏
近年來,海勃灣區不斷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全力推進棚戶區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工作,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改善了生活條件,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海勃灣區自2019年以來,一直致力于老舊小區改造工作,2019年完成了40個老舊小區的給排水、供暖改造;2020年進行了18個老舊小區的供熱和給水改造,預計今年6月底全部完工。同時,還啟動了為老舊住宅樓加裝12部電梯項目以及8個小區48棟樓(18萬平方米)的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
今年,海勃灣區著力把老舊小區改造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做到統籌協調有力、目標推進有方、基礎夯實有序,確保取得成效,真正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讓“舊”小區呈現“新”面貌。
海勃灣區大慶社區的四個老舊小區開始改造施工以來,社區網格員就變得更加忙碌,每天都在小區里巡邏,見人就向他們提示要注意安全。社區書記告訴記者,在小區改造過程中,網格員不僅要守護居民安全,更是成為了一個“民意傳聲筒”。
老舊小區改造,改哪里、怎么改,每天生活在小區里的居民最有發言權。最近,在大慶小區北一區居住了快20年的孔令女就趁著老舊小區改造,解決了自己的一塊“心病”。原來,她居住的7號樓院內因地勢低,容易在雨天積水,積水最多的時候近半人高,嚴重地影響了他們這棟樓居民的出行。正在她著急的時候,小區開始了改造,她第一時間就向網格員反映了這個問題。很快,原本沒在改造計劃里的樓宇間道路,開始重新鋪設,這讓她太高興了。
孔令女說:“原來,我們樓前兒總有積水,這次小區改造,我就想著能不能通過社區工作人員跟施工單位協商,把我們的路也給鋪了。結果,還真就給我們解決了這個難題,現在下雨也不積水了,我們感到太舒心了。”
目前,大慶社區的四個老舊小區已經陸續完成改造,供水、供暖、天然氣陸續進場,老舊的基礎設施全面更換,路面硬化逐步完成,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面子”有了,“里子”也不能缺。針對老舊小區內老年居民多的特點,不少社區還努力擴展社區功能,比如居家養老、社區食堂等,方便居民生活。小區居民還積極參與居民自治,參加志愿服務和文化活動,滿足精神需求。
在老舊小區改造中,海勃灣區硬件與軟件兼顧,切實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讓“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真正綻放光彩。大慶社區黨委副書記高貝告訴記者:“下一步,我們社區還將結合正在進行的黨史學習教育,進行‘我幫你’系列志愿活動,整合多方的力量,把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都提升一個檔次。”
下一步,海勃灣區計劃對民政小區、規劃樓、鐵路小區(包括鐵路西住宅小區)、檢察院樓、團結小區、大慶南小區、鑄鍛轉角樓、師范住宅樓、工商小區9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將進行供水、排水、供熱以及建筑節能、綠化、照明、充電樁、停車位、便民設施等改造。該改造項目涉及的居民戶數2045戶,樓棟數58棟,住宅面積20.9萬平方米,預計投資額8717萬元;將由住建部門牽總協調,將水、電、氣、暖等施工交由專業公司,其他工程提前公開招聘有實力、信譽度高的企業統一實施;同時,計劃完成非成套平房區560套,東山一街坊、和平街九街坊(明日星辰東)、東山三四街坊(礦四東)上下水、供熱、硬化及旱廁改造。
此外,今年,海勃灣區還將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計劃投資5000萬元,完成城區、農區及涉農社區的環衛設施的新建、改建、維修、更新及采購;投資2000萬元,改造舊城區污水、雨水管網;投資200萬元,安裝千里山北園區路燈變壓器、鋪設路燈電纜、電源管;投資1000萬元,完善、改造現有舊城區街道、公園、廣場綠化基礎設施;投資1500萬元,進行老舊小區休閑健身場所改造。
海勃灣區將不斷把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到為民辦實事中,瞄準民生問題精準發力,不斷增加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為改善居住環境添磚加瓦。
[責任編輯:邢俊清]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