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同步推進 讓優勢資源“添綠增金” ——內蒙古森工集團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呼倫貝爾

游客乘坐雪橇,暢游冰雪世界

林區職工正在采摘養殖的大球蓋菇

市民購買“冷極”品牌白酒

黑木耳鼓起林區職工“錢袋子”

冬季林區風光
米何妙子
日前,中糧電商平臺傳來喜訊:僅10天,內蒙古森工集團林下產品公司共銷售1423單產品,2265件貨品。
這段時間,林下產品公司市場部經理王冰哲的手機幾乎被“打爆”,數十家超市、農副產品加工廠、電商平臺都打來電話洽談合作事宜。“網絡的力量太強大了,公司全體工作人員打包、發貨,都有點忙不過來。”王冰哲說。
近年來,內蒙古森工集團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碳匯產業、林下種植業、林下產品采集業、森林生態旅游康養業等,推動林下經濟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構建林下經濟特色產業體系。
打造林下產品品牌 壯大林下經濟
“這酒口感醇厚,喝了不上頭!這兩天來了兩位外地朋友,我再買兩瓶,讓他們也嘗嘗!”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冷極旗艦店內,市民王先生口中嘖嘖稱贊的這款酒,正是“冷極”品牌中的“冷極醇”純糧白酒。
據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產品冷極旗艦店負責人介紹,“冷極冰泉”“冷極醇”“冷極山珍”等產品銷售量呈上升趨勢,僅開業1個月,銷售額就達到10萬元。
森工集團林下產品公司積極推進“線上+線下”的銷售模式,充分利用線上流量帶動線下產業發展,邀請電商推廣人員對公司業務人員進行短視頻平臺業務普及和培訓。目前,“冷極”品牌已成功入駐淘寶、抖音、快手、亞馬遜等平臺,全面開啟線上銷售模式。同時,委托外部公司對產品包裝進行設計,力求在外觀和產品理念上既蘊含林區特色,又致力于研發符合當前互聯網生態系統下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未到冷極時,不言興安美。”呼倫貝爾機場室內大廳,碩大的電子廣告牌閃動著,不時有游客駐足觀望。
擁有品牌,就能擁有未來。品牌對大興安嶺林區的可持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公司著力打造統一注冊商標、統一產品標識、統一加工標準、統一精深包裝、統一產品推介、統一價格供應”的‘六統一產+銷售’體系。同時,林下產品還與林區和呼倫貝爾旅游深度融合,開展全方位營銷推廣,讓‘冷極’品牌走入外來游客的視野。”森工集團林下產品公司總經理侯立臣說。
著力構建林下經濟產業體系 鋪就綠色增收路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下資源豐富,如何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立足資源富集、綠色、環保的獨特優勢,探索出一條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內蒙古森工集團對未來有更深一步的規劃。
內蒙古森工集團科學謀劃林下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林果、林藥、林菌、林蔬、林畜、種苗花卉、特種動物和水產等種植養殖業,推進沙果、榛子等經濟林培育,打造林特產品生產基地;重點建設藍莓、紅豆等野生資源管護經營區,推動黑木耳等林菌培植、芍藥等道地藥材種植、馴鹿等特種動物養殖;加大生態食品、天然水源等基地和特色品牌創建力度,加大品牌培育運營力度,建立電子商務平臺,暢通銷售渠道,提高產品附加值。逐步建立完備的林下經濟發展體系,建設森林生態食品加工生產基地。
科學發展生態旅游,打造森林康養目的地。依托旅游公司,整合林區旅游資源資產,推行旅游企業規模化經營,采用“輕資產+扁平化”運營模式,深化“旅游+”發展戰略(旅游+文化、體育、康養、研學、林下經濟等),深度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加強“內蒙古大興安嶺旅游智慧營銷平臺”建設,深度融入自治區“烏阿一海一滿”一體化發展規劃及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十四五”旅游發展規劃,謀劃一批森林旅游康養重點推進項目。開發冰雪游、森林游等旅游精品線路、魅力小鎮和林場、國家風景道和步道、森林康養基地,形成“三區七向”的林區旅游發展格局。構建旅游綜合運營網絡,完善服務管理體系,打造獨具中國北疆特色的森林康養和自然教育綜合體。
建立健全林業碳匯產業體系。完善林區碳匯經濟產業鏈,努力實現從“賣木頭”到“賣指標”的全面轉型。積極爭取設立國家級林草碳匯試點,爭當重點國有林區碳匯示范,打造增匯經營示范樣板,推動建設“全國最大森林碳匯儲備基地”。推動VCS和CER碳匯項目儲備工作,開展可行性分析和風險評估,打造全國最大的碳匯項目儲備區。設立院士工作站,瞄準重要領域,加大實地培訓、技術推廣和學術交流力度,培養一批專業碳匯人才。拓展林業碳匯項目方法學范疇,加快推動與中國林科院合作研究《天然次生林碳匯項目方法學》,在碳匯方法學方面實現突破。
[責任編輯:邢俊清]
1.內蒙古社區報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內蒙古社區報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內蒙古社區報",不尊重原創的行為內蒙古社區報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內蒙古社區報編輯修改或補充。

